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─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

    如此发愿,才不会偏离正道。   根据《翻译名义集》说,学佛应发三种心:发大智心、发大悲心、发大愿心。这就如《成佛》说,行菩萨应发三种心,即:般若心、大悲心、菩提心。   所谓发心,即依四弘誓愿...的真理,只是缘起法则深奥难解,佛陀恐怕骤然宣说,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生畏,所以在初转法轮时,佛陀再三以“四圣谛”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及解脱的缘起道理,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660104.html
  •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

    成就利益有情事。  印顺法师在《成佛》中说到:“不生天,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长寿天。”[3]会生到长寿天主要是由于禅定业所招感的。笔者在本文中想探讨的问题是:  1.长寿天究竟是指那一天?  2....民国89年初版。  《摄阿毗达摩义论》阿耨楼陀造,叶均译,嘉义新雨道场,2003年。  【现代人著作】。  1.韩清净,《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》第三册,新文礼出版社。  2.印顺法师,《成佛》...

    释真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2560179.html
  • 禅宗心识思想研究——以唐代为中心

    —《成佛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3年6月修订版   ———《中国禅宗史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4年八版   ———《妙云华雨的禅思——印顺导师止观开示集录》,吕胜强编,台北:正闻出版   ...对于三界轮回的说明 206  一、三界六自心所现 207  二、主导生死轮回的心意识 209  三、结语 212  第五章 禅宗唯心识观、真如实观工夫进路 214  第一节 禅宗工夫进路略述 214...

    高毓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2760181.html
  • 初探印光法师的观音信仰─兼述李止净〈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〉

    纵有天姿,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,则读的书愈多愈坏。[18]  这段话主要是印光法师所主张的成佛应该先从人伦做起,所以重视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特别重视母教,从怀胎至教养,母亲责任重大,因此教导母亲要知... “历史者,古今治乱贤愚陈迹也。感应者,古今得失吉凶征验也。历史多矣,孰能一一遍读,故特撮取感应事迹显著者,统而纪,以贡同伦,用作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鉴,庶可心与合,心与佛合,天下太平,人民...

    林淑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096058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期亲自指导她们修学,并为她们讲授《成佛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。由于印顺导师讲授得法,教学生动活泼,富于启发作用,女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,教育效果很大。  民国四十九年底,印顺导师又在台北慧日...):《佛在人间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  印顺法师(民83):《平凡的一生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  印顺法师(民83):《成佛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。  印顺法师(民83):《学佛三要》,台北:正闻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与活佛

    喇嘛"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"活佛"的另一重要称谓,以表示活佛是引导信徒走向成佛的"导师"或"上师"。   "阿拉",是藏文(A-lags)的音译,该词在字面上看,没有实际的意义,是一种表达恭敬的语气词...》和米拉的《大手印》教授,写成《次第解脱庄严论》,逐渐形成独特的风规,而成“达布噶举派”。后来,达波拉结的众多门徒发展出更多的支系,通常有“四系八支”称,遍布于藏区等地,至今未衰。达波噶举中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261080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的圆顿法门--从无住本立一切法

    佛道,则必须在非(各界众生)之中随宜方便去度化他们,这样才是通达成佛。  维摩诘解说“行于非,通达佛道”之后,接著反问文殊师利说:“何等为如来种?”文殊师利回答说:“有身为种,无明有爱为种,...菩萨品〉,页542下-543上)。“道场”是译语,音译作“菩提曼孥罗”,义为“佛成道处”,这里指成佛的方式、途径或是正因。一切万有、三界六以及一切的烦恼等等都是成佛的方式、途径或是正因,亦即成佛...

    刘昌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262078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发心工作,把自己忙起来,自然没有时间烦恼。平时多结交善知识,不跟烦恼人来往,因为借酒浇愁愁更愁,跟烦恼人来往,只有跟著一起烦恼。  (五)要常常自我反省:“我不行、我不好。”《成佛》说:“耻有所...不出究竟的解决。甚至就以佛教而言,如果仍用戒律来探讨人生,也有诸多的不合时宜,也是难以应付新时代所滋生的种种问题。  不过,所幸佛法的义理是历久弥新,是亘古今而不变的,对当代的问题,如身心疾病乃至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指导,就更要进一步的提升到普贤菩萨的大行--实践上,成佛就圆满了。   普贤菩萨,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,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。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,而且纯一妙善,所以称作普贤。在《华严经...没有成,明白苦行不是成道的方法。于是放弃了苦行,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。恢复体力后,到菩提伽耶村,用吉祥草铺成座位,盘腿打坐,端身正念,静心默照,思惟解脱。四十九天后,在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,豁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律学大纲导言

    成佛,以研穷慧学为当务之急,不然,纵使持戒精严,于慧学懈怠,作不过享有漏福,或声闻小果耳,无预于大菩提果。戒缓名缓,斯言可据。大众部与趋向于大乘佛教者,颇有主此一说,然并非皆一致如此主张。  ...嗔恚愚痴尽,……不造不善,是故言学。(卷五)  梵网经云:  是诸佛本源,行菩萨根本,是大众诸佛子根本。(卷上)  是知律学,是人生修身修心实践学,非争玄竞妙学也。  佛陀化世,二谛立教:一...

    芝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062897.html